十八载寻亲路终得圆满 随州救助站助离散亲人团聚
发布日期:2025-08-19 信息来源:随州市民政局 编辑:随州市民政局 审核:民政局 字号:[ ]

“是他,是他,就是他……”

2025年8月13日,随州市救助管理站内,一场跨越18年的漫长寻亲路终于迎来圆满结局。救助站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为一名无有效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找到亲人。该男子与从黄冈市红安县赶来的亲人紧紧相拥,场面令人动容。

2025年8月11日下午,公安机关送来一名精神状态较差、无法进行交流、不会写字、无任何身份信息的走失人员,且告知我站其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在完成书面交接手续后,救助站遵循“先救治、后救助”原则,第一时间将受助对象送往医院进行医疗救治。

安置好走失受助对象后,寻亲工作随即展开。救助站首先借助“缘梦寻人”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比对,然而反馈结果显示未发现疑似信息。收到反馈结果后工作人员非常失落,因为人脸识别系统是寻亲成功率比较高的平台,一旦反馈结果显示未发现疑似信息,表示接下来的寻亲成功率将会逐渐下降。

但工作人员并未放弃,随即对接“今日头条”平台,将走失人员图片和已掌握的极少数信息,发布“今日头条”进行寻亲。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13日上午“今日头条”反馈信息,通过比对发现该走失的受助对象疑似为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白马嘶村人,不过其户口显示因死亡于2013年5月被注销。

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寻亲线索,工作人员随即与比对出的家属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走失亲人,并告知走失人员体型特征,得知消息后亲属激动万分,表示确有一家属走失多年,且一直在寻找,并从未放弃,随即又表示因其寻找走失亲人已18年之久,可能存在体貌特征变化较大情况,救助站与家属沟通进行当面身份信息核实,为确保误认,家属提出到达救助站后做DNA检测进行比对,救助站为了帮助走失人员早日寻亲成功,表示对寻亲中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均积极配合。

当即,该男子80多岁老父亲、三弟、侄女、侄媳4人分别从武汉、黄冈赶赴随州市救助站进行确认。途中,为了进一步掌握随救211的信息,家属提出与受助人员视频,看看其体貌、听听其声音,以便进一步分析确认。救助站积极联系受助对象所在的医疗机构协调家属与受助对象视频的需求,方便家属分析走失亲属情况,经声音和体貌初步确定为走失的亲属。

在见到疑似亲人到来的时候,该男子突然用黄冈当地方言叫出嫂子的名字,来站的亲属们随即痛哭流涕,瘫坐在地,随后紧紧相拥,当即确认为失散多年的亲人,表示不需要进行DNA检测,而且100%确定就是走失多年的亲人,而且还说出其下颚有一颗痣。随即向救助站表示感谢,并和救助站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表达谢意,还专门为救助站定制一面锦旗表达心中无以言表的感激之意。

待家属情绪稳定后,询问了解得知,该男子真实姓名为明某,患有精神分裂症,2007年与家人争执后离家,家人至今一直在四处查找,张贴寻人启事,求助警方,加入寻亲组织。其弟当时还在部队服役,得知哥哥走失后,转业到地方,专门通过各种途径四处寻找走失的哥哥,但始终没有音讯。年复一年,青丝熬成白发,希望一次次燃起又熄灭,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从未放弃的寻找,支撑着他们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家属认亲成功后,救助站为其办理接领手续,成功与家属交接。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是家属永不放弃的坚持、社会爱心的汇聚以及科技进步的力量。明的回家路走了十八年,但他的幸运回归,给仍在寻亲路上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希望和力量。

此次成功寻亲,不仅让离散十八年的亲人得以团聚,也彰显了救助站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永不放弃的工作态度,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与希望。近年来,针对那些走失、有精神障碍等无法提供身份信息的特殊困难受助者,随州市救助站积极与多方合作,持续加大寻亲力度,努力帮助他们早日回到家人身边、回归正常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