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提案指出了当前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我们认为,提案所反映的问题客观存在,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我局高度重视,现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行业监管、深化改革创新,推进“颐养随州”建设,加快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25家,总床位2.03万张;已建成街道(镇)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2025年在建3个,覆盖率占比28.3%;城市社区和农村日间(互助)照料中心分别达到169家和596家,覆盖率分别为100%和71%;幸福食堂(助餐点)81个(含今年在建8个),市县两级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已达到60%;引入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点2家。累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983户,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20张。
二、提案落实情况
(一)规划布局方面。逐步构建完善了“1+3+5”的政策框架,即:出台《随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1个发展规划和“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3个纲领性文件,配套制定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医养结合发展、幸福食堂试点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管理、农村特困供养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等5个指导意见。同时,对接由华师大、省社科院等智囊组成的规划编制团队,正着手编制《“颐养随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已完成三轮修改)。在规划指引和政策支撑下,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会快速提档升级。
(二)资金投入方面。近三年整合福彩公益金、中央预算资金等,累计投入3.2亿元支持养老服务。其中,落实“建设+运营”双补贴制度,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年给予运营补贴;对上争取资金7700万元,建成文峰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争取资金3000万元,正在建设曾都区失能照护中心;争取资金1600万元,实施随县厉山镇神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项目;争取资金1300万元,建设了3个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争取资金775万元,支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建设运营并提供服务。
(三)功能配置方面。一是逐步完善设施配置。以“一老一小”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托幼、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服务设施,打造“15 分钟便民生活圈”,12个完整社区试点通过验收,完整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编制与实施《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三年改造计划》,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逐步推进改造;加快推进2025年76个老旧小区改造,督促各县市区在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布局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分级分类建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二是逐步健全服务网络。打造“一站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市共建成街道(镇)养老服务综合体13个、169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540张社区养老床位,就近就便为老年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全市建成幸福食堂(助餐点)74个,2025新建7个,对60岁以上老人采取减免优惠政策。三是推动智慧养老赋能。市区两级投入180万元,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集成视频监控、服务预约等6大功能模块,形成供需对接、资源链接的纽带。近两年通过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理发、康复保健、家庭保洁、洗衣做饭、送餐上门、代购物品、临终关怀等生活照料服务。四是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依托智慧养老平台,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规范的养老服务,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20张,2025年将新建200张。五是创新流动助浴服务,发挥<标点符号“缺少成对>专用车之都”优势,在全省率先探索研发流动助浴车,建立“线上预约-健康评估-上门服务”全流程流动助浴机制,实施“澡回幸福”项目,已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拉动全市助浴车销售104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2025年将提供助浴服务1700人次,我市经验被省民政厅简报刊发向全省推广。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落实各位委员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